俞平伯是一位久负盛名的学者、作家、批评家兼诗人,他一生潜心写作,辛勤笔耕,以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的双重建树,成为"五四"运动以来为数不多的硕儒,特别是对中国古典诗词和《红楼梦》,他有着很深的研究。1969年,他随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"五七干校"来到息县,这一段生活,成为诗人一生中最特别也最难忘的经历。朴素宁静的乡间生活与喧嚣压抑的政治气候形成巨大反差,使诗人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。这期间,诗人进入晚年创作的高峰期,农舍茅屋、河塘竹林、杂乱的集市、泥泞的道路均成为素材。乡亲们常看见他随身携带着一个破旧发黄的小笔记本,上面写满了七言或五言诗词,从这些草稿的流畅程度来看,几乎每首诗都是一气呵成,很少改动。在息县一年多的生活里,诗人共创作了近百首诗词,具有代表性的是《息县杂咏》、《纪东岳事》、《至日》等等,其中有38首编入《零篇诗草》诗集,七言长诗《重圆花烛歌》还在香港单独出版。这些诗词,真实地记录了息县农村的田园风光和民情民风,至今读来仍清新爽朗。
至 日
一九六九岁在己西,寄居包信小学西向一茅屋中。十二月廿五日晨九时,独往东岳集听报告,旷野茫茫,并不识路,闻人云一直往西可耳。天气阴冷,历数村落,近午方达,会罢即归,遇雨泥淖难行,幸假得一伞,中途又得人扶掖,勉及寓所已六时矣。曾纪以诗,顷为改写,瞬逾四载。一九七三年同月日。
至日易曛黑,灯青望眼赊。
泥途云半舍,苞信一何遐。
已湿棉衣重,空将油伞遮。
风斜兼雨细,得伴始还家。
庚戌(一九七O年)新正(三首)
童丱重邀祖舅怜,前庚戌始议良缘。
如同再世为夫妇,一忆迢迢六十年。
秀兰香里亭亭立,楚艳庄姝非漫传。
如水芳华容易过,相从负戴又经年。
罗绮情怀渺若烟,多欣今夕莫思前。
荒村茅屋元宵节,犹应佳辰作饼圆。
纪东岳事(三首)
樱子黄先赤,红桃更绿桃。
塘春多扁嘴,延颈白鹅高。
东岳庙恢扩,闻当街北头。
他年遭劫火,空有“集”名留。
明日当逢集,回塘撒网赊。
北头卖蔬果,南首有鱼虾。
戏效辘轳体三首,赠内子
人生七十古来稀,幸及邦新见旭晖。
四度移家惟仗尔,梦名”伯玉”要知非。
头白鸳鸯得并飞,“休言七十古来稀”。
自嗟身世多歧误,欲倩柔纤挈我归。
泥他双宿与双飞,传道邻村燕子归。
犹似丁年花烛夜,“休言七十古来稀"。
息县杂咏(十九首)(其一)
咏手杖
冬月南来又仲春,空教扶杖感慈云。
休言老去身还健,朝夕相携赖有君。
村居值雨,和人韵二首
几日茅檐盼雨睛,倩人扶我出门行。
迷离玉雪玻璃翠,快睹西畴小麦青。
又出檐前问可晴,不能健步拔泥行。
白头相对甘憔悴,负了塘边柳色青。
绩 麻
脱离劳动逾三世,来到农村学绩麻。
鹅鸭池塘看新绿,依稀风景似归家。
楝花(二首)
天气清和四月中,门前吹到楝花风。
南来初识亭亭树,淡紫英繁小叶浓。
此树婆娑近浅塘,花开飘落似丁香。
绿阴庭院休回首,应许他乡胜故乡。
庚戌四月十四日东岳集